乘風而起 中國特種氣體小行業迎來大機會
乘風而起 中國特種氣體小行業迎來大機會
特種氣體屬于工業氣體的一個分支,而工業氣體則是現代工業的基礎原材料,作為工業生產中在常溫常壓下呈氣態的產品,被譽為“工業的血液”。氣體工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工業之一,它涉及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涉及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牽動著科技的發展。
工業氣體最初主要應用于冶金、化工、鋼鐵等行業,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在電子電氣、醫療、光電等行業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普通工業氣體產品可分為特種氣體、合成氣體、空分氣體三大類。特種氣體是指在特定領域中應用的,對純度、品種、性質有特殊要求的氣體,主要包括電子氣體、醫療氣體、標準氣體、激光氣體、食品氣體、電光源氣體等。
特種氣體是工業氣體中的一個新興種類,是隨著近年來高科技產業、科學研究、自動化技術、精密檢測,特別是微電子技術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從應用領域劃分,特種氣體主要有電子氣體、高純氣體和標準氣體三種,廣泛應用于電子、化工、醫療、環保和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特種氣體主要品種及應用領域.中國特種氣體市場持續高增速發展特種氣體占工業氣體比重在20%左右。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工業氣體行業的快速發展,特種氣體的市場需求得到快速成長,市場規模實現持續高增速發展。
2016年中國的特種氣體市場規模為156億元,到2020年已經達到282億元。2016年-2020年期間,中國特種氣體市場年平均增速達15%以上,增速明顯。據第三方機構預計,接下來特種氣體市場仍將保持15%以上高速增長趨勢,預計2025年中國特種氣體市場有望達到691億元的規模。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電子特種氣體占特種氣體市場的一半以上,隨著我國新型能源、新型電光源、光電器件、光纖通訊器件的迅猛發展,成長性尤為凸顯,2020年中國電子特氣市場規模同比2019年增長了22.38%,增長速度更為迅猛。高壁壘和巨頭壟斷的行業特征特種氣體行業邊際不斷擴展,這個市場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行業高壁壘,寡頭壟斷特征比較突出。
行業高壁壘體現在特種氣體市場具有較高的技術、客戶認證和資金壁壘:
(1) 技術壁壘:特種氣體行業對于氣源及其供應系統有著苛刻的要求,從事專業氣體生產的企業,需要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積累豐富的純化、充裝、分析等技術,擁有大批經驗豐富的技術團隊和工程力量。新進入者會面臨高昂的進入成本和技術壁壘。
(2) 客戶認證周期長:氣體行業的下游絕大部分客戶是專業生產廠家,下游廠家對氣體產品的質量、品牌和服務的認同需要建立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
(3) 資金壁壘:工業氣體行業需要較大規模的資本開支,同時還需采購大量精密監測、控制等設備。業內企業在擴大規模的過程中,往往通過兼并收購方式橫向布局,需要較強的資本實力和較高的資金壁壘。
較高的壁壘導致全球高度集中的競爭格局。全球特種氣體市場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和并購,已形成寡頭壟斷的競爭格局,少數幾家氣體生產企業占據了全球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
2018年全球電子特種氣體市場中,美國空氣化工、林德集團、法國液化空氣和日本大陽日酸占據著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形成寡頭壟斷局面。在中國特種氣體市場也是國外巨頭占據主要的市場份額。以2018年為例,這4大氣體巨頭企業在我國市場也占據了88%的份額。與國外氣體公司相比,大部分國內氣體公司的供應產品較為單一,純度級別不高,尤其在液晶面板、LED、光纖通信、光伏等高端領域,相關特種氣體產品主要依賴進口。
根據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統計,目前集成電路生產用的特種氣體中,我國僅能生產約20%的品種,其余均依賴進口。我國國內企業所能批量生產的特種氣體目前仍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的清洗、蝕刻、光刻等工藝環節,對摻雜、沉積等工藝的特種氣體僅有少部分品種取得突破。但最近幾年,國內企業正在技術上奮起直追,在需求拉動下,市場占有率正不斷提高。
技術進步、需求拉動下,
特氣行業國產替代趨勢明顯
我國的特種氣體行業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與奮斗。行業萌芽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美國氣體化工產品公司(APCI)進軍中國,成為第一家在華投資的海外氣體企業,主要向國內鋼鐵公司、化學品公司等銷售空分、制氧裝置等工業氣體設備。
1999年-2007年期間,行業處于初步發展期。我國特種氣體初步形成產業鏈,但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尤其早期國內各個電子廠商基本是外資獨資或合資,技術和裝備都是直接引進, 基本沒有形成對國內相關材料配套產業的帶動,導致國內特種氣體行業長期處于發展滯后的狀態。
2008年-2018年期間,行業進入成長期。一方面,相關行業管理部門陸續出臺措施支持、鼓勵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國外電子電氣廠家紛紛在我國加大投資力度,帶動我國相關產業鏈的進一步成長。此外,我國企業也通過自主創新突破電子工業技術,成功將多晶硅制成改為單晶硅制成,通過工藝創新推動特種氣體化學品的需求量增長和產品更新換代速度。這些因素疊加使得我國特種氣體行業得到成長。
經過了30年的發展和沉淀后,隨著不斷的經驗積累和技術進步,特種氣體業內領先企業已在部分產品上實現突破,達到國際通行標準,逐步實現了進口替代,特種氣體國產化具備了客觀條件。在需求層面,隨著我國近年連續建設了多條8寸、12寸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線、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等高精尖信息產品生產線。為保障這些產線的供貨穩定、服務及時、控制成本等,特種氣體迫切需要國產化。
為應對產業需求,特種氣體行業正在成為我國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萍疾?、財政部、國家稅務局聯合發布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2016)將“超凈高純試劑及特種(電子)氣體”“天然氣制氫技術” “超高純度氫的制備技術”“廢棄燃氣回收利用技術”等列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由于特種氣體廣泛應用于液晶面板、光纖通信、光伏、醫療健康、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國家重點發展的新興行業,國家對這些行業制定的鼓勵和支持政策也間接推動了特種氣體行業的快速發展。由于國產氣體運輸成本優勢、產品價格優勢以及技術追趕,特種氣體國產化已經開始加速。目前我國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產和供應體系。
(1)運輸成本具有明顯的優勢。特種氣體作為危險化學品,產品包裝、運輸有著嚴格的規定,部分產品的進口周期長、容器周轉困難,給客戶使用和售后服務帶來很多不便。比如從美國和歐洲進口特種氣體,海運及通關手續往往需要超過1個月的時間,包裝容器的周轉效率極低,運輸成本甚至高于氣體本身價格。而國內特種氣體企業物流成本低,供貨及時。
(2)產品價格具有明顯的優勢。國內高純氣體產品平均價格只有國際市場價格的60%左右,采用國產高純氣體產品可大幅度降低下游企業的制造成本。
(3)國內技術積極追趕。盡管開發、研究起步晚,但是部分產品的容器處理技術、氣體提純技術、氣體充裝技術和檢測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通行標準。此外,近年來國家也在相繼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包括特種氣體在內的關鍵材料國產化。隨著技術進步、需求拉動和政策刺激等,特種氣體行業國產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現階段,我國特種氣體相關技術與國外仍有一定差距,其中電子氣體市場中有八成以上空間為國外巨頭占據,但特種氣體的研究與應用在我國出現了從無到有的長足發展,國內特種氣體企業分別有哪些優勢?請關注下期行業聚焦。